植物基因组数据快速积累为植物分类和系统演化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生物信息性状。近日,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唐光大副教授与福建农林大学刘仲健教授团队合作在Ornamental Plant Research 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Annona montana genome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and flavor formation in mountain soursop fruit”的研究论文 (链接:https://doi.org/10.48130/OPR-2023-0014),完成了山刺番荔枝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木兰科植物是真双子叶植物的姐妹,而基于串联法(ASTRAL)的系统发育树与并联法的系统发育树木兰科系统发育位置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不完全谱系分类(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 ILS)引起。全基因组复制(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WGD)分析表明,山刺番荔枝和鹅掌楸的共同祖先经历了一次WGD事件,而这次WGD事件发生在木兰目和樟目分化之后。
山刺番荔枝花和果实图
番荔枝基因组系统发育进化
唐光大副教授和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研究生陈桂珍为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我校客座教授、福建农林大学刘仲健教授为通讯作者。福建农林大学兰科植物保护与利用国家林草局重点实验室兰思仁教授、彭东辉教授、邹双全教授,博士研究生章迪杨、黄捷和刘定坤、(中国)有限责任公司王洁雨博士参与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广东省林业局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No. 31870199)和福建农林大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72202200205)的资助。
另外,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树木学研究组长期致力于中国南方重要森林植物类群的分类与系统演化研究,已退休李秉滔教授是番荔枝科、大戟科、夹竹桃科、马钱科等类群的分类学权威,主编和参编了大量专著,其中参与编写的《广西植物志》第三至六卷获得了2022年度广西自然科学一等奖;姚纲老师对广义大戟科叶下珠分支开展了深入研究,发表了系列分类修订文章。近年来,研究组总共发表了植物新种18种,修订植物名称5种;主持编写“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主要树种造林技术”等文本,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重要决策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姚纲老师在贵州兴义发现的叶下珠属新种——马岭河叶下珠Glochidion malingheense
唐光大老师在广东南岭石灰岩溶洞发现的过路黄属新种——大桥过路黄Lysimachia daqiaoensis
文图/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